还记得春节档那会儿,《哪吒2》一句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不仅带动了观众的情绪,更是推动光线传媒股价连续涨停、创出新高。
当时就说,这不是简单的“口红效应”,而是硬实力与市场情绪的完美共振。可以再回顾一下这篇文章。
今年也不例外,7月初各种唱衰的声音就开始了。但有意思的是,这个“十年最差”的帽子,似乎每年都要戴一遍。
2019年说是十年最差,2020年因为疫情确实惨淡,2021年说恢复没有到达预期,2022年又是各种不如意,2023年继续唱衰,2024年同样调调,到了今年依然是“史上最差”。
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心理现象: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怀念过去,觉得以前更好。而且这一年大家非常容易被各种负能量带着走。
但现实是什么呢?市场永远在变化,观众的口味在升级,内容的供给也在调整,所谓的“最差”往往只是转型期的阵痛。
今年暑期档有部小体量的电影突围,《长安的荔枝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我们来聊聊背后的逻辑。
首先是IP的力量。马伯庸这一个名字本身就是品质保证,他的粉丝对其作品有着天然的信任感。这种信任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,而是通过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《风起陇西》等一系列优质作品积累起来的口碑。在内容过剩的时代,观众越来越愿意为熟悉的、信得过的IP买单。
其次是制作思路的转变。这部电影没有追求大投资、大场面,而是用小团队、短周期、轻制作的方式,把故事讲好、把情感做足。制作预算据说只有几千万,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很有味道。
电影和电视剧的联动营销做得也很巧妙。电视剧先在央八播出,为电影预热造势,两者在内容上相互呼应。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宣发成本,还提高了转化效率。原著党、剧粉、路人观众,三个圈层被有机地串联起来,形成了立体的传播矩阵。
来看一波猫眼数据,截至昨日《长安的荔枝》票房已突破5亿元,成为春节档后首部破5亿的国产电影。
另外不得已提一嘴,暑期档杀出的一匹“黑马”——《南京照相馆》,上映三日,票房已破7亿不说,预测还会突破30亿+。其背后的制片公司幸福蓝海已经5天4板了,直接成了市场上最关注的个股之一。
同期上映的还有《戏台》,口碑稳步发酵,主打民间传统文化结合戏剧元素,是暑期档少见的文化类佳作。
这次连老美的电影也焕发第二春,《F1:狂飙飞车》听朋友说不错,打算去看看老皮特;《侏罗纪世界:重生》也都拿到了超5亿的票房。
几部影片共同发力,不仅拉动票房上行,也让长期资金市场重新燃起了对影视板块的热情。
过去可能更多看重的是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本运作水平,现在则更看重是不是具备持续创作优秀品质的内容的能力,是否拥有稳定的IP资源池,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布局。
观众对优秀品质的内容的需求永远存在,关键是谁能精准把握这种需求,并且持续满足它。
在这个过程中,既会有新的影片崛起,也会有落后者被淘汰,这正是市场先生的魅力所在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马健发文:中国男篮在亚洲对手应该只有澳大利亚男篮,没任何借口拿不到奖牌
女游客称在景德镇一理发店被性骚扰,“垫毛巾时触碰皮肤数十秒”,店方否认:正常行为
王俊杰谈郭士强:网上的传言都不是真的,骂我更能证明对我们年轻队员有要求
AMD 与微软合作定制芯片将驱动下一代 Xbox 主机、PC 和手持设备
iQOO Z10 Turbo+发布:8000mAh电池配天玑9400+ 售价2199元起
OPPO 陈希否认 ColorOS 16 系统采用 3D 玻璃立体风格
性价比足了!iQOO Z10 Turbo+上手:2000不到就能买到的游戏旗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