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档的票房竞争已经尘埃落定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凭借出色的表现,成为赢家。然而,不是所有的影片都能如此顺风顺水,《蛟龙行动》却像是一只在寒潮中挣扎的小船,困在低迷的票房中,至今未能突破4亿的分界线亿的军事大片,现实的表现与其雄心壮志之间的落差,令人感到唏嘘不已。
不久前,博纳集团总裁于冬因受到网络黑粉的攻击而心情失控,连发文声讨,显示出他对《蛟龙行动》的期待与失望。更糟糕的是,这一部优秀的电影的宣发策略,再次引发了外界的热议,表现出的种种失误让人想笑又想哭。
电影为了宣传,曾邀请一些军事领域的专家与退伍军人为其背书,初看似乎是个不错的举措,然而,跟着时间的推移,这样的做法却愈发显得可笑。尤其是在一段视频中,一名自称为退伍军人的男子身穿迷彩,声音激昂地表达对电影的好评。在这段视频中,网友敏锐的眼光揭露了他的谎言——现役军人不得随意穿着制服出现在公共场合,而他身上的迷彩服和臂章则成了被指责的对象,似乎《蛟龙行动》的宣传团队在一场营销战中,竟然雇佣了一个冒充军人来博取流量,究竟是水平不够还是别有用心?
事情发展至此,令人很难来想象的是,电影团队竟然没意识到这一行为可能会引起的后果。在网络上一片嘲讽声中,原视频迅速被删掉,但留下的失误却犹如一颗炸弹,爆炸后余音缭绕。
更早前,《蛟龙行动》就在宣发过程中闹出过一次“乌龙”,当时剧组一位主演提到,拍摄期间对外国演员的接近十分警惕,生怕他们看到台词稿。这种行为,明显是对观众智商的挑战,像极了在告诉观众:“真的有不为人知的秘密!”如果电影阿谀奉承地将自己捧得如此之高,那么那些潜水艇内部拍摄的花絮,除了纸醉金迷外,恐怕根本没办法让观众感受到士兵的艰辛。潜艇被描绘得窗明几净,宽敞得令人惊讶,这种美化画面与现实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,再次引来了观众的哂笑与质疑。
正是这种不走心的宣传,让观众在观看《蛟龙行动》之前,便对其质量产生了强烈的怀疑。许多人决定,即使为了了解这一部优秀的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,而不是为了它本身。对可能的失望,观众显得心知肚明。
作为一部渴望展现中国军事胶卷气度的大片,《蛟龙行动》所面临的尴尬除了其本身的营销失策,更深层的反思是——电影产业在面对日益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与多元化观众时,如何凝聚真诚、深刻且智慧的创作力与经营销售的策略,向公众展现作品的立足根基。
片中角色的塑造、复杂情感的探索在意图大有可为的背景下,却因宣发的混乱而遗失了光彩。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在宣传中给予观众足够的信心,这其间的复杂关系,注定将更显得困难重重。
在后续的影视作品中,希望《蛟龙行动》的团队能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,停止这种极具争议的宣传策略,以诚为本,不忘初心,成为真正意义上能够给观众带来深思与共鸣的作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